《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们对于养生的重视度也在与日俱增,膳食纤维的摄取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因为儿童身体结构生长的原因,通常会出现营养摄取失衡的情况,导致一些儿童患上消化类疾病。随着临床对儿童饮食保健及膳食平衡研究的不断深入,首先应从粗纤维摄入量入手,合理设置儿童粗纤维食物摄取含量,这样能够促进饮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基于此,本研究以月于我院接收治疗的60例消化不良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和研究儿童保健之粗纤维食物摄取量对不同类型儿童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现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月于我院接收治疗的60例消化不良患儿,将30例餐后不适综合征导致消化不良的患儿设为观察组,将30例上腹痛综合征导致消化不良的患儿设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儿男、女例数分别为17例和13例,最低年龄0.8岁,最高年龄3.2岁,平均年龄(2.)岁。对照组患儿男、女例数分别为16例和14例,最低年龄0.7岁,最高年龄3.1岁,平均年龄(2.)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用于对比分析。纳入标准:(1)全部患儿均经临床确诊为消化不良;(2)全部患儿家属均为知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严重疾病患儿;(2)中途退出本次研究者;(4)先天性免疫低下患儿。
1.2方法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全部患儿使用不同剂量的纤维食物治疗,具体事物摄取量:观察组:每日摄取蔬菜、鲜豆110-180g、豆制品30-40g、鱼、肉、猪肝类食物80-90g、蛋49.9g、豆浆或牛奶249.9g、粮食160-180g、油12-14g、糖12-14g。其中观察组所使用的每日摄取量是本院根据国际卫生保健组织相关数据,总结经验所计算得出的参考标准。对照组:每日摄取蔬菜、鲜豆80-100g、豆制品10-20g、鱼、肉、猪肝类食物10-70g、蛋30g、豆浆或牛奶230g、粮食100-150g、油1-10g、糖1-10g。对照组使用常规用量。治疗过程中,除上述循环摄取量之外,每日几种食物可依据保健食谱进行随机搭配,治疗周期为6个月,随访检测患儿各项指标。
1.3观察指标 经过治疗后对两组患儿各项指标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微量元素主要包括钙、铁、锌的测定,测定标准与国际医学组织规定的微量元素参考值一致。临床疗效共分为显效(没有发生反复,无不良反应)、有效(身体恢复正常,没有出现病理机制)和无效(身体没有回复,仍出现恶心、呕吐、反酸等不良反应),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使用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进行检验,使用%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如果P<0.05则说明组间对比差别较大,统计学意义明显。
2 结果
2.1两组患儿微量元素检测情况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微量元素水平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钙、铁、锌含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别较大,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儿微量元素检测情况对比组别钙治疗前治疗后铁治疗前治疗后锌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1.对照组1.>0.05<0.05>0.05<0.05>0.05<0.05
3 讨 论
目前,消化类疾病时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儿科疾病,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加重病情。临床上对于儿童消化不良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具有针对性的饮食结构治疗方法应用较少,但是对患儿使用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出现率较高,部分抗生素类药物的应用可能会导致患儿肠胃菌群失衡,进而致使肠胃功能出现,使患儿病情更加严重[2]。而合理的膳食能够有效促进患儿身体恢复,预防不良反应出现。并且近些年来我国医学卫生组织提倡在小儿消化道类疾病中尽量钱少药物的使用量,为患儿设置合理的膳食结构,旨在促进患儿康复。
主食中具有较高的含量的碳水化合物,所以对>1岁患儿的饮食结构调节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每日两种谷类食物的搭配使用,详细计算副食摄取量中全天食用过的谷类食物,对两种物的蛋白质含量进行分别计算。蛋白质含量规范数值-主食蛋白质含量=副食的摄取量,按照该方法对患儿饮食结构的粗纤维摄取量进行安排,其中副食食物的主要结构为动物性食物,蛋白质含量较为丰富,大概占副食内蛋白质摄取量的70%,其余的30%通过豆制品供给,这样便能够对蛋白质输送患儿身体的剂量进行准确计算。与计算的副食摄取量相结合,在饮食结构安排中可使用1-2种动物性制品食物,豆制品也可以选择2种,之后使用粗纤维摄取量表对不同豆制品进行计算。除此之外,水果蔬菜类食物每餐可选4种类型[3]。